贺义梅:你们是否有利用三水的区域优势来开展一些相关的行业、技能等方面培训或提供特色学习服务?
吴章荣:三水的后发优势很大,在工业园有十来家世界500强的企业,产业包括饮料、电子、机电等企业。
我们现在开展的是客户服务,包括地铁、酒店、电信运营等,都对应着自己的客户,重点在该怎么服务客户。全国有几千家学习中心,每一家又有自己的服务,就是为自己的学生服务,我们也在做服务。行业不同有不同的服务,每个行业对应有各自的专业。现在对企业来说也有这个需求,所以这课程慢慢会往那方向发展。
在这我也讲讲“光明”服务特色,目前,针对中小学教育,我们为已是“家长的学生”开展课程。很多学校挂一个“家长学校”的牌子,但这些都是虚的。我的女儿从幼儿园到高中,每一次家长会都是我去,但是从来没有我说话的时候,校长讲完班主任讲,然后给一个考勤表就结束了。这种叫“家长学校”?不是这样的。好几个学生跟我说,很难和孩子交流,孩子难教,跟孩子是越来越没有共同语言了。中心开设家庭教育讲座包括,怎样和孩子沟通以及怎样和孩子共同成长,如何配合学校教育等。另外,对“年青人学生”会开一些职业规划个人发展的课程,我们在服务年里提供这些“增值服务”。
贺义梅:这对学员来说是宝贵的财富,但是你们做起来会不会有很大的困难?
吴章荣:困难也不大,有困难也是值得的。我们请来的老师有华师国学班的老师、研究生院的学前教育老师等,学员受益,效应也好。有些家长说要我帮忙教育一下他们的孩子,我就要他带过来谈谈心。像这样我们做出成绩和服务,学员也就更信任我们了。
贺义梅:有时会在网站上看到你们去社区做一些宣传、签名、捐赠活动。
吴章荣:这个叫“光明爱心助残助学”工程,我们在2006年的时候就开始了,学生跟中心的人员一起,学生用剩余的一点教材费作基金,每年资助两三个残疾人读书。我们觉得这样做虽然事情不大,但活动能体现教育公平性,把网络带来的便捷性与残疾人分享,使他们成为对社会更有用的人,这也是对社会最大的贡献。
贺义梅:华师网院为打造数字学习社区,以网络服务学习社区,构建学习型社会,已建立网络学习室并在佛山设立学习站,这方面工作你们如何开展,目前又有何进展?
吴章荣:目前,网络学习室开放课程,主要面向中小学校、村居委会、企业等单位,教育部门也认可我们这样的培训。现在农村普法,农民也要知道维护自己的权益。还有就是从事社会工作的区委干部,我们也给予依法办事指导。这些单位的管理者很多是我们的学生,“光明”对社区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
面对应届毕业生或在职人员,告诉他们考不上大学不要紧,我们的网络课程也会给他们带来一些选择,并可寻找另外的生存出路。让他们边工作边学习,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学习专本科课程,现在华师的很多毕业生不用面对找工作难的问题,尤其是有学位的更有竞争力。所以工作、学业皆有。
贺义梅:光明远程教育中心接下来的十年或是再下个十年有什么规划?
吴章荣:我也经常和许院长说,我们只做了一个小小区域的服务平台,现在是佛山和肇庆地区,下一步可能要到云浮市,因为三个地域连成一条线,人口庞大,能把这一片的成人教育做好就已经很不错了,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上一个十年创造了一个平台后,今后我们会坚持“以生为本,用心服务”教学理念,把学习支持服务做得更好,往后更多地通往企业、社区,未来建成“光明社区学院”。目前,中心教学设施实行“全天候”开放,优质课程“随时学习”,推动“智能学习、分享学习、服务学习”的自主学习模式,继续为学生或社区提供优质的学习支持服务。我们会培养年轻人去做,他们的思路更广,未来是属于他们的。
网络是未来的方向,2000年的时候就看好这一块了,我们从原来的中大自考刊授,发展到2001年成立“光明远程教育中心”。网络会改变我们现有的教育体制,网络是开放的,不能封闭的,应该秉承一种开放的、公开的、分享的理念。我们是属于民办体制的学校,是要做好了才有发展。我们会希望与华师更好地合作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