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华南师大网院: 四大特色践行终身学习理念
访谈嘉宾:华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院长 许晓艺
访 谈 人:《中国远程教育》(资讯)执行主编 夏巍峰
 

  夏巍峰: 以这种模式合作的项目,在推广上会不会有一些问题?
     许晓艺: 这点我们很有信心。现在香港、澳门,都有人希望学习中华的文化,了解大陆的经济政策、法律制度、会计制度和行政管理等,希望能够开发这类课程,希望和我们合作。我们正在密切沟通这件事。香港宽频目前在北美的海外华侨中已是家喻户晓,所以将来我们的区域辐射绝不只在港澳一带。当然,数字电视的技术标准与我们的三分屏课件不一样,我们要根据它的标准开发一套课程。现在我们在技术方面已经做成熟了,我们会请最好的老师做最好的培训资源和讲座。目前我们拟开发一些岭南文化的课程资源,因为华侨一般原籍都在福建、潮汕、广东和海南一带,这方面也是我们学校的优势。

实验研究特色
    华师网院一向注重实验研究,曾多次承办重要的国际国内会议,特别是在2006年5月,承办了“2006远程教育国际论坛”。该论坛是继“2005在粤试点高校现代远程教育研讨会”之后再次召开并将学术交流范围扩展到国际的一次大型学术会议。这对我国远程教育理论研究、实践发展、学术交流和国际合作都具有积极意义。
       夏巍峰: 承办国际论坛给你们带来哪些收获?

    许晓艺: 一些被邀请的国内外著名专家在论坛上谈了一些远程教育的理念和发展趋势问题。我们的教职员工和学生很难有机会去国外参加国际会议,这个机会非常难得,因此我们网络学院的教职员工和校内的有关学科研究生都参加进来了,他们都是立志从事这个行业的人才,聆听专家们的演讲,现场向专家提问,对于他们来讲受益匪浅,意义重大。
夏巍峰: 2006年11月至12月间,华师网院隆重举行了“2006学术活动月”系列活动,2007年华师网院决定启动“华师在线改革与创新工程”,大兴学习之风,研究之风。这些活动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许晓艺: “2006学术活动月”以“远程教育的服务与创新”为主题,历经三个阶段、两个层面的研讨、报告,有效地统一了全体教职员工的思想认识,提高了大家对如何做好远程教育服务,如何推动远程教育创新的理论、规律与方法的理解与认识,进一步落实了学院年初制定的远程教育“服务年”的战略部署。我们以研究的形式立项开始实施“华师在线改革与创新工程”。这一项目以网络学院为主,吸纳学校各个学科以及校外学习中心的相关人员共同参与。比如需要研究华师网院发展多年,我们的品牌是什么?我们的统一标识是什么?包括: 英文、中文名、域名等等各种标识,我们要打出“华师在线”这个品牌。

教育帮扶特色
   “网络教育是我们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力量和主力军”,许晓艺院长说: “我们要体现终身教育的这种教育公平、教育民主的理念,让边远山区和欠发达地区的人也能得到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在许院长看来,不分群体、不分宗教,不分正常人还是残疾人,都应有获得教育的机会,这是孔子的“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同时也体现了终身教育的理念。
   华师网院曾经把开学典礼拉到最边远的山区瑶族自治县去举行,华师网院要宣传“网络教育是解决欠发达地区人们接受高等教育不平等和不公平的有效途径,也是缩小高等教育城乡差距的有效手段”这样一个理念。
    2004年春季,网院与广东省残疾人联合会合作招收了第一批残疾人学员。据华师网院副院长张妙华介绍,残疾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有一些比较特殊的需求,比如轮椅要方便进入课室等。所以华师网院选择广州市先行试点,委托广东省培英成人中等专业学校(校外学习中心)组织招生。广东省培英成人中等专业学校隶属于广东省残疾人联合会,是全省唯一一所招收各类残疾学生的综合性中专学校。截止目前,广东省培英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已为华师网院招收了300多个残疾人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