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贺义梅:您现在是华南师大附属中学学生处主任,长期致力于德育实践、管理和研究工作,能否结合新入职教师在教育工作上的表现来谈谈“班主任”的具体工作和重要性?
廖耀良:毕业生到华师附中当老师在基础能力上没有太大问题。但如果担任班主任工作,有几方面需要加强培训:第一是观念,比如如何持久地对待繁杂的班主任工作,不能为了评职称才当班主任。担任班主任能跟学生打成一片,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真正地当“灵魂工程师”,是一种快乐,育人的快乐。对新入职的老师进行岗前培训,首先要坚定他们的职业责任感,愉快、热情地进入职业的角色。
第二就是对学生要求的宽严度,把握这个度很重要。现在是少数人会偏严,不太尊重学生的权利,多数的大学生普遍不太重视学生的品德、习惯的养成及一些思想性的东西。学生上课迟到了该怎么处理,其实很讲技巧,具体的情况不同,处理方式方法是不同的,可能是十几种方案。像编排座位也是一门艺术,处理不好的话可能会影响整个师生关系,整个教育的大格局。《中学班主任工作》这门课中,我会与大学生分析这类教育现象的处理技巧与原则。
第三方面,是德育的内容。《中小学德育规程》中有关于德育内容的规定,但工作以后,会对繁多的内容特别是其重难点、切入点有更深刻的认识。比如引导学生怎样做人做事,既有利于学生本身的发展,又有利于社会的需要,需要认真做好。怎样恰当地选择德育内容本身也是一门学问,有些老师可能也是迷迷糊糊的。当工作内容很多的时候,怎么去选择德育的内容,这跟目标有关,所以这要有正确的德育目标观,然后才有真正的内容观。选择德育内容,既要考虑社会需要,也要考虑学生发展的需要,还要考虑什么内容能使德育更有效。
贺义梅:班主任工作与处理事情的实践经验有关,这也是我们请您来给在校本科学生授课的原因。《中学班主任工作》目前主要通过网上学习,面授机会很少,很多人对课程的内容还不是很熟悉,请廖老师介绍一下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
廖耀良:我们的课程分为十个专题,包括班主任的专业化、德育的观念、德育的方法、主题班会的设计与组织、班级文化的建设、学风建设、集体建设、心理健康、教育法规学习等。学生可以选择其中的一部分来学习。
这十个专题的内容挺多的,但仍不是很全面。按我们学校的德育目标与内容来构建的话,会更加广泛,例如,还会有学业发展、生涯发展、生活技能发展指导方面的培训。德育是一种教育,带有一定的“刚性”,是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的需要,而指导、辅导是有点“柔性”的,更适应学生发展的。有些学生要教育,甚至需要惩罚;有些学生需要指导、辅导,比如学生如果有心理问题,学生不是故意出问题,是没法控制自己,就需要辅导。中学教育最好是教育、指导并重,而培训师范生或中小学教师,应该重视学生指导方面的专业内容。由于条件限制,不能开设更多的课程,但我努力在课程中既有教育管理能力培训,也融入一些指导技巧。
|